室内设计新手
室内空间设计要素,家装设计课程
2017-06-01   黄畅装饰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要素,家装设计课程
第一节  规划与设计
    建筑设计可以区分为从策划开始的前期(狭义的)规划和后期的与具体物体密切相关的设计。既往的设计包含了全部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对象的复杂化、大规模化、内容的高度化及信息的大量化,逐渐产生了分离的意识。特别是从20多年前,以生活形象为主要目的的居住方法和使用方法的研究,其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识,特别是大规模的设计组织把工作过程、承担任务的主体明确地分离开来。
但是,由于原先是对同一个设计对象进行作业,因此在个性的创造及保持连续性方面会有所欠缺。“规划”一词本来的含义,是指用于在时间上的计划内容的设置及关联,比起在空间上对具体物的意识来说,其贯通整体的法则性更强。与此相对的“设计”这一词语,则对时间轴的意识比较弱,其考虑内容多为空间的要素。在空间轴上,重在对最终具体物的指定,追求超越法则性对个别苛刻条件的适应。
在广义的设计领域,存在着以学术体系为背景的“规划”与充分把握人的感性要求及建筑物的特性的“设计”这两个方面,在具体作业时可以按这个顺序加以掌握。
另外,规划与设计所对应的对象是不同的,前者是以分区(作为整体与功能相对应,基本上是具有同种性质的连续的空间)为单位;后者是为充分发挥被分区所设定的功能目的,以“具体的形状、材料”为主要对象。但是,在作业过程中把这两个阶段完全分开是很难的。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设计对象从“形象”变为具有具体尺寸的“形体”,再进一步形成具有重量感和强度感的实体。
室内空间设计要素,家装设计课程
第二节  生活与空间

一、生活行为·生活形象与生活空间:
建筑空间的设计必须在充分掌握人与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确定了建筑空间整体的目标,就可以具体地预测、设定各种构成空间及在其中进行的行为。其结果是可以调整空间与行动的相互关系,进行变化设定的操作。以居住空间为例,在其中的生活行为可以整理归纳到某种程度为止。生活行为从与生理的要求水准相对应的内容到与高层次的要求相对应的行为有多种多样的内容及形式,可以从其重要程度的次序排列考虑其阶段性。首先要选取其基本因素,抓住包含各个因素之间有关联性的整体形象。其次,要考虑居住者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和生活目的,设想其生活形象,去设计与其对应的空间。现在,如果不充分把握对生活的设计,其空间的设计也会失去与之对应的基础,最后变成单纯的物质空间的设计。因此,所谓优秀的居住空间的设计,应该充分地捕捉生活的实况和空间应有的方法,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是设计空间,更要设计生活。
二、从一室空间向多室空间的空间分化:
最原始的住所只有一个空间。在那里发生的生活行为是受到相当限制的。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东西的位置和人的位置以及空间的划分几乎都是确定的,即都是进行分区的。在后来的住宅发展的过程中,在室外发生的行为逐渐进入到室内,加上称为半室外空间的内容,终于产生出前室、附室,扩大了主体建筑的空间。为了区分不同性质的生活行为,逐渐发展到分隔房间的住宅形式。按照历史观察住宅空间的构成,其发展过程与地区的不同及文化特性的关联不同有很大的关系,并逐渐地向多室空间发展。
三、空间归纳法:
 把室内空间设计完成的过程总结一下可以看出,大体可分为以下阶段:(企划)--(规划、设计)--(概算、订货)--(施工、生产)。这其中与设计人相关的是规划、设计的部分。这一部分可详细划分为(基本规划)--(基本设计)--(实施设计)三部分。
四、基本规划:
    当我们说“空间”概念时,这里面一定包含着环境因素;而当我们提出“环境”概念时,这里面也一定容括了空间要素。对一个成熟的、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来说,空间与环境几乎是同步进入创作思维之中的。
设计人从委托人处得到设计委托后,首先要详细调查居住者一方的使用要求条件及建筑空间一方所承担的制约条件,把这些整理后开始工作,完成这些后,建立起设计的基本方针,这就是基本规划。居住者一方的使用要求可以归纳为两条:其一是居住者所期望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可以在预测将来生活变化的同时,清楚地描绘出相应的生活状况。对于居住者的人生观、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与生活有关的事项,都需要事先与其商谈,充分调查,详细了解。再一点是要了解居住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这可以使用项目核对表或调查表,主要的是不要漏项。此外,可把已有的设计实例图纸及照片广告给委托者看,了解居住者对具体空间形态的想法。
另一方面,与了解居住者的要求条件并行的,是对建筑空间的制约条件也要进行必要的归纳与研究。它可决定室内设计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 从建筑设计一开始,室内设计人就参与进来。
2、 在建筑设计的基本框架(平面、立面、剖面等)完成阶段参与进来。
3、 建筑设计完成后,或是建筑物建成后再参与进来。
 
1的情况是进行基本分区的阶段。室内设计人把各房间的大小、室内净高、洞口位置与大小等参与房间的使用目的相协调。还有对家具布置、设备选择、摆放位置等与人的动线、视线相调和方面做出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空间的制约条件较少。
2是指隔断、房间大小、形状、洞口位置和大小已经确定,象内部装修及家具摆放、设备器具的种类、位置等还没有确定的阶段。由于建筑的构造及房间的洞口部位等条件的限制,经常会产生一些对使用不便的制约。
3的情况主要以改扩建建筑物为对象,对已建住宅或公寓的改装所遇到的制约条件加以整理,并对内部装修材料及多用插头的位置等进行现场实测,在图面上加以安排。但改造完成后,有不少家具把插头和开关的位置挡住等方面的例子。因此,为使各个阶段相协调,要把(一)规模、隔断、房间条件,(二)结构,(三)材料、做法,(四)设备,(五)法规、标准,(六)细部、饰面等各项目进行核实确认。
在居住者的要求条件中,既存在着表面的内容,也有潜在的内容,既有具体要求,也有抽象要求;有矛盾点和不合理点,还存在着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可能实现的要求等内容。
设计人应该把这些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找出居住者的真实要求,根据过去的经验与新的信息提出适当的建议。应该使居住者明确自己所需要的居住方式与空间印象。
以上叙述的是基本规划的内容。在这阶段,如对居住者的要求条件和实际制约条件不能充分掌握,在以后各阶段中就容易发生重复、返工等不合理的情况。
五、基本设计:
把各种要求条件及制约条件分析整理,决定设计的方针,然后以具体的形式归纳到空间中。对于这一阶段,因设计人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因此按一定的规则来表示比较困难。但一般是从平面及剖面等的草图设计开始的。
草图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作业过程,也是把构思变为现实目标的手段。例如,它是以风格类型为重点的构思或以色彩及材料为中心的构思,或从空间因素开始的构思,都可以按设计人独自的方法用草图表现出来。
从草图开始,对室内功能分区、室内设计、家具布置、装修设计等进行空间的统一构思,确定空间形式与尺寸,对大致的色彩与材质的考虑方式进行统一归纳。
设计人对于这些,除从动线、视线等功能性方面进行核查确认以外,还要对尺寸、材料、做法、性能、结构、设备等技术方面加以核查确认。有时需要参考各种资料,甚至需要参照模型及实物进行工作。
这样把一般的方案归纳以后,设计人为了让委托人易于理解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一定的表现,具体表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透视图、轴测图、模型:
作为对室内空间易于理解的方法,常使用透视图、轴测图或模型来表现。透视图要考虑到人的活动状态不同,其视点高度也不同。模型具有直观及可从多种角度加以观测研究的有利点。
平面图、剖面图及展开图:
平面图用来表示房间用途及功能。可以根据它在平面上了解家具、灯具、铺装物、饰物、设备器具等的位置、大小及相关关系。剖面图和立面展开图表示出立体的关系。
材料样品、实物、照片:
为了更具体地理解室内空间,可以把实际使用的内部装修材料及构配件的照片、实物、样品等提示出来。由于小样品或照片不易使人完全理解,因此还是尽量以实物展示为好。如有使用实例,则更直观。总之要尽可能地接近设计的目标。
六、实施设计:
基本设计是把抽象的要求条件归纳为具体的形式,以决定基本方针。下面是实施设计阶段。它是以作出生产及施工所必需的预算,制作出正确、易懂的施工图纸为目标的。对于基本设计中所决定的空间与设备,应该把具体尺寸、材质、做法、构件组装等内容在图纸上详细标出。室内设计通常要绘制出以下图纸:
①平面详图(比例尺=1/50),②展开图、顶棚仰视图(比例尺=1/50),③局部详图(比例尺=1/1-1/20),④家具详图(比例尺=1/5-1/10),⑤装修设施明细表、装修材料表,⑥说明书,⑦其他(预算书等)。
在现场,是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因此,要特别强调设计图纸需要得到使用方与生产加工方两方面的确认。这一阶段来自使用房的核查确认的是指安全性、方便性、耐久性等方面,从而决定尺寸、形状、材料、组装、质感、色彩等。另外,来自生产方的核查确认的则是指材料的获取、有无库存、加工方法、费用、维护等重要的项目。
室内空间设计要素,家装设计课程
第三节  室内空间的类型

    室内空间的多种类型,是基于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发展的科技水平和人们不断追求新的开拓意识,必然还会孕育出更多样的室内空间,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室内空间类型。
一、结构空间:
通过对结构外露部分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可称为结构空间。
人们对结构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有所了解,引起赞赏,从而更加增强室内空间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已成为现代空间艺术审美中极为重要的倾向。
室内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合理的结构本身为视觉空间艺术创造所提供的明显的或潜在的条件。
结构的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和安全感,是真、善、美的体现,比之繁琐和虚假的装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二、开敞空间:
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闭的控制能力等。
开敞空间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和同样面积的封闭空间相比,更显得大些。心理效果表现为开朗、活跃,性格是接纳性的。
开敞空间经常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很高的趣味性,是开放心理在环境中的反映。
三、封闭空间:
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其性格是内向的、拒绝性。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较差。
随着围护实体限定性的降低,封闭性也会相应减弱,而与周围环境的渗透性相对增加,但与虚拟空间相比,仍然是以封闭为特色。
在不影响特定的封闭机能的原则下,为了打破封闭的沉闷感,经常采用灯窗、人造景窗、镜面等来扩大空间感和增加空间的层次。
四、动态空间:
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
动态空间有以下特色:
1. 利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设施如电梯、自动扶梯、旋转地面、可调节的围护面、各种管线、活动雕塑以及各种信息展示等,加上人的各种活动,形成丰富的动势。
2. 组织引人流动的空间系列,方向性比较明确。
3. 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路线不是单向而是多向。
4. 利用对比强烈的图案和有动感的线型。
5. 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6. 引进自然景物,如瀑布、花木、小溪,阳光乃至禽鸟。
7. 楼梯、壁画、家具、使人时停、时动、时静。
8. 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五、静态空间:
人们热衷于创造动态空间,但仍不能排除对静态空间的需要,这是基于动静结合的生理规律和活动规律,也是为了满足心理上对动与静的交替追求。静态空间一般有下述一些特点:1、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2、多为尽端空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3、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称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它的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4、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5、色调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6、视线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的因素。
六、悬浮空间:
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悬吊结构时,上层空间的底界面不是靠墙或柱子支撑,而是依靠吊杆悬吊,因而人们在其上有一种新鲜有趣的“悬浮”之感。也有不用吊杆,而用梁在空中架起一个小空间,颇有一种“飘浮”之感。
由于底面没有支撑结构,因而可以保持视觉空间的通透完整,轻盈高爽,并且底层空间的利用也更自由、灵活。
七、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的主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的存在,而是把它看作一种生动的力量。在空间设计中,避免孤立静止的体量组合,而追求连续的运动的空间。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采用象征性的分隔,而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和连续,视线通透,交通无阻隔性或极小阻隔性。为了增强流动感,往往借助流畅的极富动态的、有方向引导性的线型。空间的流动感也往往是由于按照空间构图原理,在直接利用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受力合理的曲线或曲面的几何体而形成。
在某些需要隔音或保持一定小气候的空间,经常采用透明度大的隔断,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流通。
八、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的范围没有十分完备的隔离形态,也缺乏较强的限定度,是只靠部分形体的启示,依靠联想和“视觉完形性”来划定的空间,所以又称“心理空间”。这是一种可以简化装修而获得理想空间感的空间,它往往是处于母空间中,与母空间流通而又具有一定独立性和领域感。
虚拟空间可以借助各种隔断、家具、陈设、绿化、水体、照明、色彩、材质,结构构件及改变标高等因素形成。这些因素往往也会形成重点装饰
九、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的社会交往和丰富多彩的旅游生活的需要。它往往处于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是饭店)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交通枢纽,含有多种多样的空间要素和设施,使用权人们在用途的灵活空间。它的空间处理是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交错,极富流动性。通透的空间充分满足了“人看人”的心理要求。共享空间尤其是倾向把室外空间特征引入室内,使大厅呈现花木繁茂、流水潺潺的自然景象,是主动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玻璃露明电梯和自动扶梯在光怪陆离的空间中上下穿梭,使空间充满动态。
十、母子空间(大空间中的小空间):
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母空间)中,用实体性或象征性手法再限定出的小空间(子空间)。这种类似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楼中楼”,“屋中屋”的作法,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丰富了空间层次。
许多子空间(如在大空间中围起的办公小空间,或在大餐厅中分隔出的小包厢座),往往因为有规律地排列而形成一种重复的韵律。它们既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又与大空间有相当的沟通,是闹中取静,很好地满足群体与个体能在大空间中各得其所、融洽相处的一种空间类型。
十一、不定空间:
由于人的意识与行为有时存在模棱两可的现象,“是”与“不是”的界限不完全是以“两极”的形式出现,于是反映在空间中,就出现一种超越绝对界线的(功能的或形式的)、具有多种功能含意的、充满了复杂与矛盾的中性空间,或称“不定空间”。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围透之间;公共活动与个人活动之间;自然与人工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形状的交错叠盖、增加和削减之间;可测与变幻莫测之间;正常与反常之间;实际存在的限定与模糊边界感之间等等。
对于不定空间,人们在注意选择的情况下,接受那些被自己当时心境和物质需要所认可的方面,使空间形式与人的意识流吻合起来,使空间的功能更为深化,从而能更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十二、交错空间:
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已不满足于封闭规整的六面体和简单的层次划分,在水平方向往往采用垂直围护面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的穿插交错,左右逢源;在垂直方向则打破了上下对位,而创造上下交错覆盖,俯仰相望的生动场景。特别是交通面积的相互穿插交错,颇象城市中的立体交通,在大的公共空间中,还可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住宅一类的小空间中,也可增加很多情趣。
在交错空间中,往往也形成不同空间之间的交融渗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有流动空间与不定空间的特点。
十三、凹、凸入空间:
凹入空间是在室内某一墙面或角落局部凹入的空间,通常只有一面或两面开敞,所以受干扰较少,其领域感与私密性随凹入的深度而加强。根据凹入的深浅,可作为休憩、交谈、进餐、睡眠等用途的空间,在饭店等公共场合,可布置雅座、服务台等。
凹入空间的顶棚应较大空间的顶棚低,否则就会影响围护感和趣味性。是否设置凹入空间,要视母空间墙面结构及周围环境而定,不要勉强为之。
外凸空间
如果凹入空间的垂直围护面是外墙,并且开较大的窗洞,便是外凸式空间了。这种空间是室内凸向室外的部分,可与室外空间很好地融合,视野非常开阔。
当外凸空间为玻璃顶盖时,就又具有日光室的功能了。这种空间对室内外都可丰富空间造型,增加很多情趣。
十四、下沉空间:
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可限定出一个范围比较明确的空间,称为下沉空间。这种空间的底面标高较周围低,有较强的围护感,性格是内向的,处于下沉空间中,视点降低,环顾四周,新鲜有趣。下沉的深度和阶数,要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而定。
为了加强围护感,充分利用空间,提供导向和美化环境,在高差边界处可布置座位、柜架、绿化、围栏、陈设等。在层间楼板层,受到结构的限制,下沉空间往往是靠抬高周围的地面来实现。
十五、迷幻空间:
迷幻空间的特色是追求神秘、幽深、新奇、动荡、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超现实的戏剧般的空间效果。
在空间造型上,有时甚至不惜牺牲实用性,而利用扭曲、断裂、倒置、错位等手法,家具和陈设奇形怪状,以形式为主,照明讲究五光十色,跳跃变幻,追求怪诞的光影效果,在色彩上则突出浓艳娇媚,线型讲究动势,图案注重抽象,装饰陈设品不是追求粗野犷放,就是表现现代工艺所造成的奇光异彩和特殊肌理。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的、古怪的空间感,经常利用不同角度的镜面玻璃的折射,使空间感更加迷幻。
十六、地台空间:
室内地面局部抬高,抬高面的边缘划分出的空间称为地台空间。由于地面抬高。为众目所向,其性格是外向的,具有收纳性和展示性。处于地台上的人们,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的方位感,视野开阔,趣味性盎然。
直接把台面当坐席、床位,或在台上陈物,台下贮藏并安置各种设备,这是把家具、设备与地面结合,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新颖空间效果的好办法。
室内设计首先要进行的是空间组合,这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而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体现的。要采用什么分隔方式,既要根据空间特点及功能要求,又要考虑艺术特点及心理要求。室内空间分隔主要有下列四种方式。
室内空间设计要素,家装设计课程
第四节  分隔

一、绝对分隔:
承重墙、到顶的轻体墙等限定度(隔离视线、声音、温湿度等的程度)高的实体界面分隔空间,称为绝对分隔。这样分隔出的空间有非常明确的界限,是封闭的。
隔音良好,视线完全阻隔或具有灵活控制视线遮挡的性能,是这种分隔方式的重要特征,因而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很差,但可以保证安静、私密和有全面抗干扰的能力。
二、局部分隔
用片断的面(屏风、翼墙、不到顶的隔墙和较高的家具等)划分空间,称为局部分隔。限定度的强弱因界面的大小、材质、形态而异。
局部分隔的特点介于绝对分隔与象征性分隔之间,有时界限不大分明。
三、象征性分隔:
用片断、低矮的面;罩、栏杆、花格、构架、玻璃等通透的隔断;家具、绿化、水体、色彩、材质、光线、高差、悬垂物、音响、气味等因素分隔空间,属于象征性分隔。
这种分隔方式的限定度很低,空间界面模糊,但能通过人们的联想和“视觉完形性”而感知,侧重心理效应,具有象征意味,在空间划分上是隔而不断,流动性很强,层次丰富、意境深邃。
四、弹性分隔:
利用拼装式、直滑式、折叠式、升降式等活动隔断和帘幕、家具、陈设等分隔空间,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而随时启闭或移动,空间也就随之或分或合,或大或小。这种分隔方式称为弹性分隔,这样分隔的空间称为弹性空间或灵活空间。
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分隔的方式决定了空间之间联系的程度,分隔的方法则在满足不同的分隔要求的基础上,创造出美感、情趣和意境。室内空间分隔的具体方法很多,下面列举几种:
用建筑结构分隔
用各种隔断分隔
用色彩、材质分隔
用水平面高差分隔
用家具分隔
用装饰构架分隔
用水体、绿化分隔
用照明分隔
用陈设及装饰造型分隔
用综合手法分隔
室内空间界面主要指墙面、各种隔断、地面和顶棚。它们有各自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在绝大多数空间里,这几种界面之间的边界是分明的,但也有时由于某种功能或艺术上的需要,而边界并不分明,甚至浑然一体。不同界面的艺术处理都是对形、色、光、质等造型因素的恰当运用,有共同规律可寻,所以本节以各种艺术处理手法来分类,在每一类中再分不同的界面举例。

第五节  室内空间界面
表现结构的面
表现材质的面
表现光影的面
表现几何形体的面
面与面的自然过渡
表现层次变化的面
运用图案的面
表现倾斜的面
表现动态的面
趣味性的面
开各种洞口的面
仿自然形态的面
主题性的面
运用虚幻手法的面
有悬垂物或覆盖物的面
导向性的面
绿化植被的面

第六节  室内空间感受
人们对室内空间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比例与尺度;封闭与开敞;丰富与单调;亲切与冷漠;人工与自然;秩序与混乱;动与静等等。
对于不理想的空间感,可利用色彩、线型、材质、照明、陈设、错觉、开洞、启发联想等方面进行调节。
用色彩调节空间感
用材质调节空间感
用造型、图案调节空间感
照明调节空间感
用错觉调节空间感
开洞调节空间感

第七节  空间具有的限定性
如前所述,空间一旦固定,也就有了限定生活方式的能力。在面积相同的居住空间中,由于房间的构成及地面装饰方式的不同,其生活方式也得到不同形式的限定。因此,必须充分了解空间使用的实际状态,要通过各种调查数据,掌握与空间相对应的生活形象。这样,在掌握与功能要求相对应的生活空间的形象时,才不会出现偏差。
另外,随着物质构成物自然出现的乃是人的某种感觉。在历史的长河中,某种样式的形成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且深深植根于历史文化的背景之中。
无论是功能要求还是使用要求,在设计时美的感觉是不能忘却的。
一、生活想象与房间划分:
现在对于居住形态来说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而技术的限制却逐渐变小。因此,创造高度自由而灵活的房间划分成为可能。居住空间设计,在总结生活行为的特点、优先考虑与其对应的室内空间布置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进行与生活想象相对应的房间划分。
不过,其制约却仍然存在。其一是经济的制约,它基本上可控制居住空间整体的规模。与此同时,设计要充分考虑建设技术、建筑生产的实际情况,降低建造成本。其结果房间划分就受到了限制。另一个制约来自居住意识。由于文化意识、社会状况、生活习惯作为背景,自然抗拒激烈的变化,这些影响明显地留存着。这不一定以具体、固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个人的居住意识不断发生作用,有时产生不能控制的不合理的内容,因此在设计完成的住宅中会产生混乱。这样,要设计好的居住空间,如果仅仅把空间设计与生活设计两方面连接起来,而不从广域方面充分考虑居住意识,就会成为矛盾的不合理的设计。同样道理,要充分使用精心设计过的生活容器,相应的居住意识的变革也是必要的。
房间划分虽然与房间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但最基本的是合理有效地联系各室空间的技术。房间的空间关系同时要与生活行为相对应,因此也暗示着生活想象的内容。因而在现代住宅中常见的平面类型有走廊型、中厅型、连续房间型等。
最后,谈论一下考虑房间划分与生活想象相对应时,会固定考虑到的问题。在一般空间设计中,房间划分、平面类型等都是生活想象的间接表现。有不少例子是观察现代居住空间中的生活实况,看到了表达其意义的生活想象。况且在某个时代中曾创造出具有安定居住意识的房间划分,及其背后的生活来想象,可以说这些大多数是类型化的。因此,以类型化的平面作为前提,从这一狭小的视野中去扑捉生活想象,是找不到各种发展的可能性的。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只能找到一点点开阔视野,也会有助于设计。这在室内设计的情况下更加重要。如果总结大致的看法,特意的室内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即使从生活的波纹中引出的细微要求,也必须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如果做到这一点,即使在固定了平面形状的集合住宅中,也可以找到个性化的生活。
二、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可以说是把前述的室内空间进行划分的空间设计。但是,建筑作为人们的生活容器规划了必要的室内空间及其相互的关系。因此,室内设计即使是区分了各个室内空间,其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基本上与建筑的空间设计一样具有相同的内涵。例如,在欧洲从巴洛克向洛可可转移的时代,以沙龙为中心的非仪式生活成为中心,与其相符合的空间使用方法得到重视,为此与其相对应的室内装饰也就成为洛可可风格。对于这点应如何评价意见虽然不一,但它却是对“洛可可风格的需求”的一种解决方式。
另外,作为另例,面对人们的生活要求可以考虑一下人工环境的耐久年限。建筑主体一般都具有数十年的寿命,而人们的生活需求却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在室内这一层面上的改造与装修就成为时常进行的事情。例如,办公楼中由于企业组织变更而带来的内部改造,计算机设备的引进而引起的改装等等。历史性建筑物外观、景观保护与内部功能的改建、改造也都是与此相当的。规划对象的尺度越大,其时间跨度越长,与人们生活的对应也就越难。
通过以上考察可以看出,把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结合起来,设计出支持人们具体生活的容器是室内设计的主要课题。室内设计就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空间设计。

第八节  过程的构造前提
前述的过程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按设计对象设定功能和目的,也就是说,要分析建筑与室内空间应具有哪些功能。另一部分是把设计对象具体化,即确定建筑与室内空间因素的形状和材质。这两部分内容不仅限于建筑与室内,一般通用于制造某些制品等的整个工科领域,是设计这一内容的基本组成。
但是,在这两部分设计过程之间存在某些差距,这是因为某些功能、目的及对应于满足这些功能的具体物并不是普遍的内容,只有在某种状况下才能够成立。消除这种差距,需要根据能够进行测定的指标以表示具体物应具有的性能。这就是构造设计和人体工学的作用。
但是,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是设计师所追求的性能值是有一定的幅度的,因而常有无法最后确定的情形;另一个问题是指标以外、对设计起决定作用的人为因素;设计师必须从整体上加以分析判断。
因此,设计的过程,是一种在前期以收集概念性信息为主的过程和后期以收集物理性信息为主过程中,频繁交换信息、边进行边反馈的过程。特别是在环境规划时,不像一般工业用品那样具有明确的“功能 ——功能”的关联性,很难对其进行定义性的评价。特别是在住宅中,这样的矛盾很多,后期会有许多来自用户的不满等特殊要求,必须加以注意
咨询热线

18108413131

邮 箱:2313160010@qq.com
QQ咨询:2313160010
官网:www.haohao0731.com
地址:湖南长沙岳麓区合能洋湖公馆二期2栋2002

微信公众号

微信咨询

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