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个设计师都经过这样一种经历:在设计时,当把稿子和图片摆到面前的时候,却无从下手。尤其对空间很陌生,对平面规划无创意。这些是经验的问题,也是做太少了,要通过不断的积累才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就这个问题结合自身体会谈一下陋见:接受一份工作,先不要急着摆图片,首先要找准表达的意图是什么?因为一切的努力只为一个目的,也就是立意。立意准确了,你已经成功一半。剩下的问题是搞创意,打个比方:立意是篮球筐,创意是你怎样把球投入蓝筐,动作是否优美,能否赢得众人的喝彩?就平面而言:色彩+版式。这就要求你考虑的多一点:高与低,大与小,全局与局部,先从大处着手,再做细部刻画。特别对初学者,更是要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久而久之,便会运用自如,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不要忘记学习。当自己脑子里的素材匮乏时,一定要多查阅资料,在有目的的查阅资料下,会事半功倍。
加油。努力做出具有本土文化的原创设计。。。。。。

设计师应该注意的6点问题
1.能力的培养:
很多设计项目与图纸表现业务,我们可以看到别人在疯狂的收入,而自己也想做,但做不了,不相信自己,设计图是一个复杂的事物,从交流,想方案,到出手搞,到制作模型,到表现,到完成,一个系统的工作,难免有人会有心而力不足,中间的连接总有欠缺的地方,而这时候更应该培养你的综合素质,你应该尽快跳到你的下一个阶段,控制和完成这些项目的的角色,或许有人不能完全胜任,但他可以找到这些资源,能力也就是项目的把握能力,这样你就可以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收入...
2.性格的定位:
也就是决定收入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你的性格,很概括,如果说性格应该有针对人的性格,针对事的性格,或还有针对自己的性格,也就是自己的性格,女人外表决定一切,男人性格也决定一生,因为直接给我们带来金钱利益的就是我们对人,对事,对一切...的态度,换个方向看,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理解,你是否是他心中需要的人,你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是否完美,是否是他的期望,而我们在做这方面表现时候,尽量会表现出一个完美,一个人上人,这样才有了一些机会...
3.方向的掌握:
我们有时候都在向前冲刺,无所畏惧,为了更多的回报,我们没有了黑夜与白天,这是一个好的方面,但不正确把握方向,就会冲到别的路上,而要适当的停下来,或则退后一步,做个暂停,来展望下我们的路,这时候路已经弯曲,而现在的工作是还要继续冲,还是想个更加快速的捷径?一生的道路,我们没有太多机会可以浪费,所以我们要看清我们的发展,我们的道路,这时候是否已经脱离了你的目标?
4.超出本身年龄的阅历
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在预支我们的生命,我们再用这别人两倍的速度在生活,每天的时间都是24个小时为单位,而我们更要做的是一个披着羊皮的狼,我们有善意的外表,同时具备了超出对面生意人的阅历,设计师的一生,是一个坎坷的,是一个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而逐渐积累成的,我们要尽量少的接受洗礼,不要只有艺术,我们的最终目标还不是一个无私的结果,我们要尽量少缩短我们的吸取时间,也就是走一步就要一个脚印
5.给自己的规划
我们总在想为什么自己的工作这样辛苦,而看看周围,开着跑车的明星,我们甘愿服输,其实是我们没有明星的操作能力,我们有着自己的一些能力,很多人找不到太多能超出自己创意的人,,而现在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创意,给自己一个规划,比如我举个例子:我们都很想从设计平面,到设计
装饰,设计建筑,设计手机,设计跑车,那现在你就可以用你已经觉得很成熟的设计经验来做个车的设计,把它生产出一个成品,保护好版权,吉尼斯听说过吧,一定可以登陆上去,中央电视台,必定要采访你,你的名气呢,必定骤升。所以做一些必定的事情,那怕这段经历是停止不动,但它实现后,就是你的催化剂,你可以用双倍的速度行驶...
6.注意身体健康

设计人员心理素质是提高设计水平的关键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尤其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之后,
装饰装修市场得以蓬勃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
装饰设计在建筑
装饰行业中的重要作用。简单的
装修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消费者不再是抹灰刷白能使用的一般要求,开始对使用的环境、造型、色调、材质、风格及品味提出越来越多的企求。在这个大环境下,
装饰设计师应运而生,队伍正在成倍增长和扩大。全国各大院校纷纷设班开课,加速培育了大批这方面专业人才以解社会的需求;建筑设计师兼顾了
装饰设计的任务;搞美术的也转向作
装饰设计;学习计算机的也上机作起了
装饰设计……,百川所汇组成了浩瀚的
装饰设计大军。其中涌现了许多出类拔萃之人才创造了一批批精美作品令人赞叹,得到社会的首肯。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设计人员至今尚没有一件满意作品问世,究其原因,乃是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第一素质是设计手段。这一体系包括绘图能力(含手绘、电脑制作),以及建筑学、造型基础、人体工程学、材料应用、施工工艺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第二素质是设计人员自身心理素质。也就是建筑
装饰设计师自身心理的内在素质。前者是客观的,是有据可依的,而后者则是主观的,是通过设计师大脑创造性的艺术劳动结果。在当前设计队伍中有一部分人还存在着一种偏激现象,那就是他们较多重视第一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忽视了第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往往出现了设计图纸的图面很好看,制图角度看无可非议,但毕竟缺少设计的″新意″和″构思″,使作品显得平淡、苍白而无感染力。这样的设计人员作图再出色,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制图员″,不能算合格的设计员。尤其现在有一些学习计算机专业转向作
装饰设计的同志,他们有非常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他们利用软件、网上下载、借鉴模仿资料拼凑出一幅幅
装饰设计图,但一送到委托设计的用户手里后,常听到″无创意″、″似曾相识″、″太平常,没有能让人感到一见钟情似的新感觉……″等等批评。
由此可见我们的客户在审美上的意识已发生了变化,他们通过学习,接受了新观念,对设计方案的挑剔自然就显得很尖锐。设计师们应正视此状况,迅速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是必然之路。任何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其设计师主观成份常常高于客观成份。因此设计师必须掌握扎实的第一素质,也就是基础素质,同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第二素质,即自身心理内在素质,才能使自身的设计水平有所提高。
我认为,第一素质是基础知识,仅能解决作图、制图的需求,而真正制约设计水平高低的还是第二素质。这里,着重探讨自身心理素质这个问题。
一、睁大眼睛看世界,认识和更新观念
装饰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与其它艺术门类一样,所涉及面较广,因此对设计者的知识需求也相应增高。当今世界知识的爆炸、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类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尤其近几年来国外文化、科学技术的大量涌入,对认识和接受新观念的争论日趋激烈,无论是纯艺术或是实用美术领域,民族性与时代感的争议从来都未停息,各派纷呈。对
装饰设计观念的冲击是不可抗拒的,它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果设计者只重视纸面上绘制效果图,或是总在国内外同类作品的模仿框架中去挣扎,在制图技巧和工艺做文章,而不去研究新作品的构思和计划,那就可能落后于时代大潮,你的作品很难被用户接受,原因很简单,用户在接受新的观念后,审美观、消费观都已超前,而我们还在求″稳″、求″顺眼″、求″规范″,那么,面对那些思想解放、设想大胆并超前意识很强的客户,我们则显得设计上束手束脚,逐渐落伍于社会大潮。这一大潮带给了所有设计者巨大的压力,而设计师们又必须承受这一压力,并迎上去接受挑战。
设计师对新观念的承受力越强就越有现代意识,再则,由于我国以往长期的闭关政策,造成了国民的保守心理--个性淹灭、求稳怕变、重经验而轻尝试造成设计师缺乏创造性的激情和冲动并导致造型意识的淡泊。他们的新作品,不少是在传统作法上拼拼凑凑,小打小闹,因而显得千篇一律、甚少新意与生气。可见当今设计人员更新观念,从习惯性的旧形式这种潜意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是美丽的,大千世界千姿百态、风云变幻、日新月异。让我们的设计人员睁大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认识和更新自己的观念。
二、用真心去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去寻求创作的灵感
设计师的大忌是将别人的东西拿来,做些模仿性的小修小改,或是死守传统设计的那套陈规戒律,只满足于把别人的作品拿来做些理论化、程式化的拼拼凑凑,用模仿为主要手段的设计往往表现出设计者的心头无数,加之急于求成,所以产量之高,令人惊奇,但内容空洞、质量低下,无设计而言。这些人大都是埋头于图纸堆中,沉缅于忙碌的制图工作中,有点像一台不停息的复印机。日积月累的无色彩的生活逐渐让人失去了敏锐的捕捉、周密而细致的思维大胆而明智的构思等功能,而取代之迟钝、机械的感觉,思维之潭再没有新的气息注入。他们只重视手的劳动,而忽视了思维劳动。殊不知从设计本身来讲,手的技巧劳动与思维劳动相比,思维的劳动,要比技巧训练复杂得多,难度高得多,手的技巧劳动仅是完成构思的一个表现手段,通过思维的设计构想才是取决作品优劣的关键。思维的培养是需要灵感来充实与实现的。我们应该看到,当今知识的更新、观念的更新、充实而有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是设计师们灵感不断喷涌的可靠源泉。只有你带着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一颗火热的心就不难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到刺激源。比如: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种种联想、国内外各种族各民族人文景观中价值的素材、从当代人消费心理入手去观察和思考以求得某种启示、步入其它艺术领域里寻觅、从不断更新换代的科技中得到收益,通过日新月异的新材料开辟创作新路、对传统材料的重新利用、在传统建筑中得到启发等等,数不尽的刺激源均是设计师创作灵感的取之不尽的源泉。离开了这些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磨练,放弃自己苦苦的追求,而安逸于千篇一律的生活中等待灵感的闪现,只能是一种奢望。
要想有新思路就必须有新的创作灵感,这灵感靠每个设计人员用心灵去感受现代生活的脉搏、学会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探索、寻求,才能不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使之成为你艺术创作的思维动力,让你完成你的有价值的设计成果。
三、珍惜和培养设计师的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特有的性格特征,这是区分于其他人的识别标志。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单位,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即有桀骜不训的个性也有温文而雅的个性,单从
装饰设计方面看,就已经感觉到不同的个性,也体现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上:有北方的磅礴气势、有南方的小巧玲珑。设计者的个性是决定作品风格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知道
装饰设计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审美样式,有很鲜明的时代感,其流行周期之短、变化之多令人侧目。追求″标新立异″、″个性鲜明″的设计风格已成为当今
装饰设计的主要潮流。要使我们的设计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就必须强调个性。
毕加索讲过:″我不模仿、不探索、我要发现″。同样的机遇只有在具有某种个性气质的天才设计师眼里才可能被捕捉、才可产生灵感。而这一点又只有经过呕心沥血的艰苦创造,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在这里,也要指出,个性也同所有事物一样具有其两面性。我们所指的个性是需要辨证地去对待,要通过不断培养、呵护自己的个性使之成为一种艺术创作风格、一种艺术创作手段,而不是偏执、狭窄的思想思维方法。这″个性″应能接受或承受不断出现的各种新观点,能将″个性″有机地融入这日新月异的社会大潮。在珍爱、培养自己设计个性的同时,逐步丰富、调整自己的个性使其转化为时代的共性、时代的特征。尤其
装饰设计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面对社会的需求,面对具体客户的选择。那么怎样才能顺应客户的消费心理呢?如何才能解决设计个性与客户个性要求的矛盾呢?这就需要设计师能理解客户的意愿,能包容客户的″个性″要求,经过认真地构思、琢磨,通过设计师个性的充分演绎,使自己的作品中让客户的个性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必须不断地构筑和完善这些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它是对其作品做主观处理的依据,同时还必须提高文化素养,应注意从其它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电影等都要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问津。据说,许多设计大师的设计与他们所学过的各种知识及爱好有关,只要我们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接触并仔细分析一下设计大师们的作品,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奥妙:广泛地丰富自身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涉足其它各艺术门类,不断观察、勤于积累、精博结合,在不断地实践中扎扎实实地下苦功、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让我们为我国
装饰设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去美化社会、美化环境、美化人民生活。